在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巨大挑战,尽快改变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发展和利用清洁而 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 能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太阳能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可 利用的可 能源,具有地利用潜力。2014年, 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805万kW,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kWh。
范围内光伏发电容量占能源供应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将给能源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光伏发电应用模式也,除传统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屋顶光伏外,水光互补、风光互补等新型复合电站,探索了水电、风电和光伏电站协调运行、联合调度的创新模式;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光伏农业大棚、渔光互补电站逐渐成为市场热点;集荒山荒坡治理、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沙漠化治理等于一体,把生态恢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项目也不断推陈出新。下面介绍一下光伏支架组件的定期检查要点。
光伏组件应定期检查
对于无人值守的数据传输系统,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系统的终端显示器有无故障报警,如果有故障报警,应该及时通知相关公司进行维修;每年至少一次对数据传输系统中输人数据的传感器灵敏度进行校驹佥,同时对系统的A/D变换器的精度进行检验;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蓄电池充放电性能;每月应定期检查光伏发电设备是否正常(包括逆变器、汇流箱等);每年至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地电阻、绝缘电阻等进行一次校验。光伏组件 达到如下要求,否则应立即调整和 换:
(1)光伏组件不存在玻璃破碎、背板灼焦、明显的颜色变化。
(2)光伏组件中不存在与组件边缘或任何电路之间形成淬通通道的气泡。
(3)光伏组件接线盒不允许变形、扭曲、开裂或烧毁,接线端子良好连接。
(4)光伏组件上的带电警告标识不得丢失。
光伏组件和支架应结合良好,两者之间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4。
(6)光伏组件 牢固接地。
(7)在无阴影遮挡条件下工作时,在太阳辐照度为500W/m2以上,风速不大于2m/s的条件下,同一光伏组件电池上方的组件外表面温度差异应小于20℃。装机容量大于50kW的分布式光伏,应配备红外线热像仪,检测光伏组件电池上方的组件外表面温度差异。
(8)使用直流钳型电流表在太阳辐射强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测量接入同一直流汇接箱的各光伏组件串的输入电流,其偏差应不超过5%。
光伏支架基础是连接和固定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的重要部件,在满足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和发电寿命的前提下,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的 。光伏支架基础受项目场址建设条件及施工环境影响较大,量多面广、施工周期长,是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 为关键的内容和环节之一。光伏支架基础的选型不仅应满足、抗风、抗雪压、蚀等受力及性能要求,还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质量、效率、成本等因素对整个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带来的影响。
太阳能光伏支架设备目前广泛应用的光伏支架基础型式主要有钢制螺旋地锚基础、微孔灌注桩基础、机械成孔钢管地锚基础、预应力管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等。本文从基础型式及尺寸、受力特点、材料及制造工艺、适用的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施工环境及设备、人力要求、施工成本、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各类光伏支架基础进行 的对比分析,以便在工程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可选择合适的基础型式,光伏电站性能及经济效益 大化。
1)基础型式及尺寸:在钢制地锚钢管上以 螺距、倾角焊接 数量和直径的叶片,形成螺旋型桩体。根据有无外伸叶片和叶片的连续J险,钢制地锚可分为无外伸叶片、连续螺旋叶片、间断双层螺旋叶片、间断多层螺旋叶片钢制地锚。钢制地锚钢管壁厚应≥4mm;螺旋叶片钢制地锚的叶片外伸宽度≥20mm时,叶片厚度应>5mm;当叶片宽度<20mm时,叶片厚度应≥2mm。
2)受力特点:打桩机通过对桩头施加扭矩形成竖向力下旋成桩,桩体且桩尖形成扩大头,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压桩后桩身具有高负荷性、稳固性、抗沉降性及抗拉拔性等性能特点。
3)材料及制造工艺:桩身采用热镀锌工艺,延长螺旋桩使用寿命;加工工艺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切割、加热、缩管、螺旋片焊接、冲孔、镀锌等,桩身。螺旋桩直径及桩长受到产品工艺限制,当基础荷载超出螺旋桩产品承载力范围时,一般不采用螺旋桩基础。
4)适用的地质条件:砂土、砂砾、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等表层土 适宜,且要求至少30%岩屑、砾石直径<60mm,体积<0.01m³。
5)施工工艺:钢制螺旋地锚可在工厂内预制完成,施工现场桩机植桩操作灵活、定位准确,且植桩完成后无需拆模养护等工序,直接可进行支架及组件的安装,工序衔接合理紧凑,施工。
6)施工环境及设备、人力要求:由桩机植入地下成桩,施工,不受季节和施工条件的限制,无需水源,施工噪音低。桩机操作简便,施工工人经简单培训即可上岗作业,可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增减人员。
7)施工成本:因直接与地基土接触,性能对地基土腐蚀性较敏感,桩身价格偏高;但钢制螺旋地锚基础机械化施工成本小,且工期可控性较强,无需现场搅拌混凝土和浇筑,劳动力成本较低。
8)环境保护:桩身钢制材料可重复使用,可拆除可移动性强;电站拆除后,能恢复植被或作为其他建筑用地,不破坏土壤,环保性能好。